文墨网
 
     
 


  


资料 >> 社会 >> 中国和邻国关系史    热   

中国和邻国关系史
作者:中华文化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270

中国和邻国关系史

谈中国和邻国的关系必须先确定中国的概念

第一,是汉民族为主体的社会

第二,统治者必须是汉族。如果统治者是外族,充其量可以称为被外族占领下的中国,而不能成为完全的中国。历史事实也是如此的,首先,从邻国来看,如果统治中国的是外族,而非汉族,它们是不会认同中国的完全地位的,比如清和朝鲜的关系既是如此,朝鲜当时虽表面称臣于清,但实际上使用的还是明朝的官制和习俗。其次,从外族占领者来看也是如此,比如元朝,它不认为它的国家是中国,这和日本占领中国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时间长短不同罢了。

但中国为和能不断的灭,又不断的复国,最近的一次便是中华民国对日本和清朝的外族统治的推翻,这是中华文化的力量,因为中华文化没有因为国家被灭而消亡,所以传统文化的延续导致汉民族国家的必然复活,这正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其它任何一个文明古国所没有而且没能做到的,这都是因为它们的国家被灭以后,文化也随之消失了。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反倒要感谢蒙,满这些外族,它们没有将中华文化赶尽杀绝,虽然也作出了“留鞭不留人”的惨绝人寰的屠杀,但没有屠完,而且更重要的是没有将中华文化屠完,所以中国还能复国。

中国和邻国的关系史,由于现代要保持良好关系,所以中国政府现在很少提及,再有就是领国日盛的民族感,使我们很难了解到一个较全面和客观的历史,一个没有任何主观色彩的关系史。

下面仅就这方面的资料作一个简单的罗列,到一定时候再作细致整理。

概况

属国

两汉为安置归附的匈奴、羌、夷等少数族而设的行政区划。在按一定地域范围划定的属国中,“本国之俗”一般保持不变。属国也指内属汉朝的少数族部族或部落,如属国户水胡、属国湟中月氏诸胡、属国诸胡;或指属国都尉官。

属国的设置始于战国,如秦兵器铭文中已有属邦一词。汉避汉高祖刘邦讳而改称属国。从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到汉末为止,北、西、东三边诸郡:定安、天水、上郡、西河、五原、金城、北地、犍为、广汉、蜀郡、张掖、居延、辽东都有属国的设置,大者领有五六城,小者一二城。大郡割边远县置属国,如割广汉北部都尉所治为广汉属国,割蜀郡西部都尉所治为蜀郡属国,割犍为南部都尉所治为犍为属国,割辽东西部都尉所治为辽东属国。小郡则属国置于本郡之内,不另标名称,如龟兹属国只作为上郡的一个县而存在。

属国设有都尉、丞、侯、千人等官,下有九译令,又有属国长史、属国且渠、属国当户等官。各官由汉人或内属胡、羌的首领充任。属国都尉秩比二千石,与西域都护同一级,直属中央,其治民领兵权如郡太守。

属国官掌属国兵,称属国骑或属国胡骑,又称属国玄军(玄军即铁军)。张掖属国有精兵万骑

真属国,假属国和内藩,外藩,藩属国

真属国和伪属国用内藩、外藩比较贴切一些。内藩和外藩之间的权力义务并不一样。如果内藩发生了叛乱或者要独立或者外敌入侵,中央是不会不管的。外藩则往往不太听话,常向宗主国出兵。但是属国的国王登基,一般都希望得到中原天子的册封。有了这个册封,他们好用其号令国内以及别的一些部族。这些册封的官衔有时和其自称的有所不同,如唐时对新罗王的册封是:乐浪郡公,新罗王。还有什么左武卫大将军。

在清代,往往又把周边国家或国内边疆民族各部统称为 “藩部”,藩部又分“内藩”和“外藩”,内藩自然在清王朝的严格管辖之内,外藩又有区别:有外属和内属,内属藩部是指清朝完成“大一统”事业后在中国疆域之内的边疆民族,如蒙古、西藏、回部等,清王朝与这些外藩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对其实行行之有效的主权管辖。外属藩部一般又称藩属国,如朝鲜、琉球、苏禄、安南、缅甸、南掌、浩罕、巴达克山等。清王朝与藩属国结成了“宗藩关系”。“宗藩关系”的义务和责任主要有:藩属国的君主要接受清朝皇帝的册封;藩属国要奉清朝为“正朔”;藩属国国王要定期遣使向清廷朝贡;藩属国向清廷称臣,而清王朝有保护藩属国的义务。但是藩属国的“一切政教禁令,向由该国自行专主,中国从不与闻”,也就是说,清朝不干涉各藩属国的内政外交,一切由其自主。

清朝对中国疆域之内的外藩也实行册封、朝贡等政策,但是与藩属国的册封、朝贡性质截然不同。这是清廷派驻边疆大吏对边疆地区进行管辖的同时,对边疆民族上层人物实行的笼络政策。

 
藩属国制度是古代中国强大王朝的主要外交手段,藩属国王必须臣服于中国皇帝,服从中国政治模式的影响和管理,同时中国也可以保护他们的领土完整,这是中国人骄傲文化心理的表现形式:中国人认为自己拥有最高的权利,是真正的文明,唯一的世界中心!

汉武帝时期,中国就拥有了50多个藩属国,主要集中在西域(新疆、中亚)地区,同时也包括朝鲜、越南、日本等国家,藩属国王必须定期朝拜中国皇帝,下跪磕头,而且要‘触地有声’,他们还必须提供本国的土特产作为‘贡品’献给中国皇帝,当然中国皇帝回报的赠品比他们的贡品价值更高,以显示中华民族的富有、威严和礼仪。

周边国家之所以‘愿意’成为中国的藩属国,一是羡慕渴望富裕的中国文明,希望成为中国这样的国家;二是畏惧和害怕中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希望得到中国的政治、军事保护:汉朝的军威远播中亚、欧洲里海、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区,唐朝的富丽堂皇影响到印度、阿拉伯和东欧地区。

一直到明朝和清朝,中国还拥有40多个藩属国:新疆、西藏、蒙古实际上成为中国领土,只是名义上还属于藩属国地位,另外中亚的一些游牧民族国家、朝鲜、越南、日本、老挝、柬埔寨、缅甸、暹罗(泰国)、爪哇(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锡兰(斯里兰卡)、马六甲(马来西亚)等都是中国的藩属国。

但是到了1840年,腐败的清朝被英国击败,以后被列强连续入侵和掠夺、剥削,富裕的中国慢慢成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逐渐丧失了所有藩属国。中国成为西方半殖民地国家以后,甚至遭到曾经是中国藩属国之一的日本的侵略!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到了1949年,才真正获得独立。 
 
清朝与周边国家存在的宗藩关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种宗藩关系表面上看来是一种以小事大的不平等关系,周边国家要向清朝“称藩纳贡”;受中国的册封,并由中国踢与印玺。而实际上这种宗藩关系只是维系中国和周边各国友好关系的一种形式,并不具有统治和被统治的实质性内容。并且,作为宗主国的中国统治者,是以一种“王者不治夷狄,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不治主义态度对待外国的、原则上并不干涉藩属国的内政。中国统治者为了显示自己作为“天朝上国”的富有与大度,总是本着“薄来厚往”的原则,对朝贡者给予大量的赏赐,其价值远远超过朝贡者所进贡的物品,所以,各藩属国总是乐于来华朝贡。有时中国统治者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也对各国来华朝贡的时间和规模作出种种限制和规定。虽然有些国家有时不按规定而提前来华朝贡,中国政府也都给予了热情接待。再者,各国在来华朝贡的同时,也与中国进行了贸易往来。由此可见,清朝与周边国家的这种宗藩关系和近代西方国家间那种表面上平等,而实质上却是弱肉强食的国际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和西方殖民国家的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那种控制与被控制、压迫与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掠夺与被掠夺的关系更是有着不可同日而语的天壤之别。

简单的讲,内藩如同省,完全受中央的管辖,但地位比省要高。内属外藩仍受中央的有效管辖,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但有比省大很多的自主权。藩属国,则类似于松散的国家联盟,宗国即中国就是盟主,藩属国就是盟员。藩属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基本独立,只是形式上要受宗国册封,宗国在其邀请下才会出兵,而且不像美国赖着不走,中国是平乱后即离开。

分论

中国和越南

世上本无越南国,在中国统治越南之前,当地只有一些部落组织,主要由京族,傣族,苗族,土族等少数民族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民族--京族,是从我国南部移民而来。
  

公元前207年,秦时的龙川令赵佗,率军入驻越南北部一带,将其与两广地区并称为南越.至公元前111年,当时的西汉正式将南越并入中华版图,设置其为交趾郡。此为越南受我国统治之始,凡千余年.
  
唐末,天下大乱,各地军阀拥兵自重,对抗中央政权。公元906年,交趾军阀曲承裕窃取节度使一职,次年曲病亡,其子曲颢即位,仍称节度使。不久后梁广州节度使刘严自建南汉,与交趾军相攻。其时曲颢已死,其子成美在位,因作战不利,为南汉所并.不久杨廷艺被南汉委任为交趾节度使。六年後,杨为其牙将所杀,其亲信吴权乘机夺位,後于公元939年败南汉军,并仿南诏例,自称为王,并建吴朝.然其实质不过等同于南汉,南唐等中国地方政权,许多越南史学家将公元939年称为越南独立之始,完全是一厢情愿之说,缺乏应有的历史根据.吴权作为一个汉人军阀,他所以建立吴朝不过是为了满足个人野心,谋求更大的权利,根本谈不上什么反抗异族统治,追求民族独立.他的行为同曲承裕是一脉相承,所不同者,使他比曲胆子更大,走的更远而已.
  
北宋重新统一中原,此时的越南统治者表面上向宋廷纳贡称臣,而实际上却与大理(南诏)互成犄角之势,共同对抗中央政权.此二国狼狈为奸,惺惺相惜,只因二国具由中华叛将立国,性质相同.而两者中更以越南为甚.从北宋开始,越南历代统治者屡屡侵扰中央政权,并举兵南下侵占中国属国占城(南越).最可恶的是他们炮制出一种叫做字喃的劣等文字以取代中文.这是赤裸裸的抗拒中华文明,以让越南普通百姓忘却他们原来的祖国.这样经过上千年的文化异化,越南终于完全离开了祖国的怀抱,咫尺之隔,却成天涯.但历史是永远无法改变的(一如他们不能改变他们的姓氏),历史对我们说:越南曾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华文明造就了越南,没有中国就没有越南.

公元前207年 ,越南归入中国秦将赵陀的南越国。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南越,将其地分为9郡,其中交趾、九真、日南3郡在今越南境内。中国的统治直到公元939年结束。公元968年,丁部领建大瞿越国 ,为越南自主封建国家立国之始。自1516年始,西班牙、意、荷、英、法等国传教士纷至沓来 ,1858年9月法国海军攻陷岘港 。1884年签订《越法顺化条约》,越南被迫接受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

越南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公元前4世纪已生活在红河流域的中下游,并逐步形成了部落联盟。从公元前111年起,越南处于中国封建王朝的管辖之下,直到中国的宋朝以前都是中国的郡县,当时越南称为交趾、安南,这就是越南历史上的郡县时代。公元968年,丁部落建立大瞿越国,自称大胜明皇帝。从此,越南摆脱了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成为自主的国家,但仍然与中国保持藩属关系。1802年,越南的阮氏政权完成了全国的统一。1804年,定国号为越南。1858年法国殖民主义者侵略越南,1884年阮氏王朝与法国签订了《顺化条约》,承认了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1885年,中国清政府和法国签订了《天津条约》,承认越南是法国的保护国,结束了越南的藩属关系。法国占领越南后,全面推行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将越南分割为交趾支那、安南、东京三个部分,将它们和柬、老拼凑为法属印度支那联邦,集大权于法国总督一身。

中国和流求

公元1372年(明太祖洪武五年),琉球三国明确表示向明朝政府称臣,正式成为明朝的藩属。几年之后,中山国灭了其他两国完成统一,中山国国王被明政府册封为琉球王,成立了历史上的琉球国。1879年,日本增派了450名军人和160名警察,镇压了琉球“藩王”,并将王室强行迁移到东京。琉球国从此变成日本政府直辖下的冲绳县。

中国与朝鲜

朝鲜最早的朝代是箕子朝鲜,箕子是商纣王的叔父,《封神演义》里就有这个人,商朝灭亡以后逃到朝鲜半岛建立国家,后来周武王就封他做朝鲜侯了。(注意,朝鲜侯。表明那里是周的一个属国)(这段历史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但平壤过去有箕子墓,现在不知道状况了)。
然后,燕国人卫满带了一些燕赵流民跑到朝鲜并做了官,后来又夺权建立了卫氏朝鲜(或卫满朝鲜),直到汉武帝讨伐他把他消灭,设置辽东四郡。这期间,仍然是中国国土。
汉朝以后,朝鲜半岛南部的一些土著开始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得到了发展,建立国家。正好中国东北的夫余族的分支高句丽族建立了一个国家而且打到了朝鲜半岛,又把首都迁到了平壤。成为朝鲜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另两国是百济和新罗。
唐朝的时候,高句丽作为唐的属国(另两个也是唐的属国)却却不听唐的话,攻打新罗;百济也乘机占领新罗的土地,新罗向唐朝求援,于是唐罗联军消灭了百济和高句丽。这时候的新罗的统一朝鲜半岛,也不过主要是朝鲜半岛中南部原新罗、百济以及高句丽侵占的一部分领土而已。北边仍然属于中国。
再后来,高丽王朝建立,定都在今天的开城;随后的朝鲜王朝,定都今天的首尔,才基本把领土扩展到了鸭绿江以南。由于跟中原比较远,就形成了一套与中原不很相同的风俗。直到2战结束朝鲜半岛才出现这么两个国家。朝鲜是经过北方全体人民和南方左派人士选举成立的,韩国却是在美国的扶持以及大部分旧时(日本殖民地期间)的军警等反动力量建立起来的,而且建立后屠杀了大量的进步人士。包括“韩国之父”金九(证据表明很大程度上他是被李承晚害死的)。

总结一下,历史上并没有朝鲜和韩国对立的存在。如果按朝鲜南北在历史上的人群主要来源来划分的分,两边的关系应该是:北边属于中国,南边属于朝鲜(或韩,即朝鲜南部最早的三韩人)。

中国和锡金

曾经的中国附属国-锡金

被忘却的中国属土锡金

这次印度总理访华,一项重要议题就是争得中国对印度1982年吞并锡金的默许,锡金何许国也,印度这个一厢情愿欲在南亚甚至全世界争霸,而且往往采取单边主义行动的国家,为什么要在自己的“内政”问题上争得中国的同意?印度究竟担心什么?又急于想要得到什么?难道锡金与中国之间还有什么连印度都无法逾越的瓜葛吗?

这里有一个背景需要说明,那就是锡金、不丹等国历史上长期是中国的藩属国,而现实中又是中国的缓冲国。中国有充分的依据、实力和地缘优势重新影响这一地区。尽管作为中国属地的历史被当事各方阉割,而且中国也并不寄希望于21世纪再恢复历史上的宗属关系,但锡金对于中国仅存的缓冲区的作用和潜在的战略支点效应还是有必要让中国重新反思这段历史,并再次认识与定位锡金对于中国的战略价值。

中国的藏属锡金变成印度的锡金邦的过程

锡金古称哲孟雄,早为中国西藏的一部分。由于其与西藏有着深厚的历史、宗教与民族渊源,锡金虽后来成为独立的部落,但还是西藏的属地。由达赖喇嘛委托锡金部落王管理,其境内的寺院仍隶属于西藏各大寺,这种关系一直持续到1890年。

181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侵入锡金。1887年,英国强占锡金,并派驻专员。1890年英军越过藏属锡金,占领中国一侧的隆吐、热纳宗、岗巴宗等地,并将锡金国王朵朗杰囚禁到印度。英国企图通过私与地方政府缔约,同时胁迫锡金王屈服的方式实现从法理到事实上对这一地区的占有,但锡金国王朵朗杰至死不愿发表脱离西藏的宣言,西藏地方政府也坚持以乾隆五十九年规定的边界为准。最后英国通过与日薄西山的晚清政府先后签订的《藏印条约》、《藏印续约》等条约获得了对锡金的“保护权”。

二战结束英国离开锡金后,当年的300年不曾反抗殖民统治的英国奴才印度突然找到了做主人的感觉,在锡金问题上全盘继承了殖民主子的衣钵。1947年,英国撤走后,印度马上与锡金签订了《维持现状协定》,意在填补此地的政治真空。他们一方面继续往锡金派驻专员,一方面授意其扶持的锡金国大党发起“不合作运动”,要求国王进行“改革”。同年5月9日,国大党政府正式成立,但遭锡金王族强烈反对,群众运动也日渐兴起。1949年6月初,印度以“防止动乱和流血”为由,派兵进驻锡金,接管了成立不到一个月的新政府,并委任印度人拉尔为锡金首相。 1950年12月签订《印度和锡金和平条约》,锡金从此成为印度的保护国,国防、外交、经济等均由印度控制。1968年8月,锡金首都甘托克爆发反印示威,要求废除印锡条约。印度政府于1973年4月对锡实行军事占领,5月8日印锡签订《锡金协定》,规定锡内政、外交、国防、经济均由印度政府负责。 1974年6月20日,锡议会通过了由印度拟定的锡金宪法,规定印度政府派驻的首席行政官为政府首脑和议会议长。同年9月《印度宪法修正案》规定锡金为印度的“联系邦”,在印度两院各为锡金设一个议席。1975年4月,印度军队效法当年英国主子的做法软禁了锡金国王。不久,印度议会通过决议,正式把锡金变为印度的“锡金邦”。

目前锡金王室仍流亡海外,而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地图上,锡金已赫然成为印度的锡金邦了。

失去锡金一个点丢掉西南一个面

锡金、不丹、尼泊尔等国是中国的前藩属国,同时在客观上又是中印的缓冲国,悠关中国的发展大计和战略利益。三国中尽管锡金的面积狭小,但其地缘关系决定了其战略地位不可小觑。可以说小小的锡金攸关周边六国的战略利益,特别是藏属锡金被吞并的后续效应将直接作用于中国西南的地缘形势。

锡金及其两边的尼泊尔、不丹国土面积狭小,无缓冲空间,易受制于人。故而三个内陆山国在面对印度的地区霸权战略,欲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权益时,一方面需仰赖中国的支持,另一方面,需加强内陆三山国与孟加拉之间的协同。而锡金位于尼泊尔和不丹之间,印度吞并锡金将使尼泊尔、不丹等国被印度领土分割,失去了战略上协同的可能,如果中国在战略上实行收缩政策的话,三国从此将孤军作战,更无法与印度抗衡。

尼泊尔与印度从孟加拉国侵占的领土西孟加拉邦直接相邻,有约50公里的边境接壤。而锡金位于印度狭长的东部走廊北侧,西孟加拉-锡金一线构成了印度国防的软肋。如果尼、孟、锡三方协调,印度东西部联系极易被拦腰切断。而若锡金被吞并,则印度无疑拓宽了东方走廊,缓解了孟加拉与内陆山国在有可能被外力利用情况下对印领土的威胁,同时使自己威胁中国、缅甸,控制孟加拉的能力大大增强。而藏属锡金被印度并吞后,面对印度的攻势,尼泊尔只能单兵作战,也不可能撑多久。

目前印度显然正按照既定战略实施着自己的攻势。在吞并锡金后,印度通过威胁、利诱、封锁与外界交往等下三烂手段,对不丹实行渐进式的控制,甚至在不丹加入联合国这样的问题上,印度也百般阻挠。在缺乏中国驰援的情况下,不丹已沦为印度的仆从国。在未来可预期的时间内,如中国不加干预,不丹将来也不可避免的变成印度的另外一个邦。

尼泊尔离奇的宫廷血案后,尼直系皇室统统被杀死,而与印度有姻亲关系,血案时“恰巧”在印度的尼泊尔皇叔则急忙从印度回国执掌“突然”掉在自己头上的王位。可以说形势发展得很快,整个西南缓冲地带已被印度控制。

失去了战略缓冲区,中国西南将门户洞开。印度可以为美国对中国的战略牵制,或美印、日印的联合牵制提供一个全天候的战略平台,有这样一个东西通透,漫长边界线的庞大战略平台,一旦中国遇到诸如统一台湾、钓鱼岛领土争端事发、南海领土争端激化、西北边乱一类有关存亡的事变,中国还能东西相顾、南北呼应吗?

西南门户洞开后还将带来一个严重问题。锡金、不丹、尼泊尔三地拥有大量的藏民,(不少都是西藏流亡势力及其后裔),有鉴于印度支持藏独的不良纪录,这一地区被印度操控,用作反华藏独基地的可能性将更大。

重新干预锡金前途问题的法理依据、现实需要与道义责任

中国有干预锡金前途问题的法理依据、道义责任、现实条件。

首先,为了维护中国的领土主权,必须关注锡金的前途和地位。且不说根据乾隆五十九年规定的边界,藏属锡金地区的热纳宗和岗巴宗等地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必须讨还。就是考虑到索回中国山南地区因同样原因的被占领土也要支持锡金的法理与事实独立。山南有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占,解放军作家金辉对那片土地这样换算:相当于一个江苏省、一个浙江省;相当于三个台湾、六个北京;相当于一个匈牙利、两个丹麦、三个比利时;相当于六个科威特;相当于十个英阿争议的马尔维纳斯群岛;相当于二十个日俄吵得不可开交的北方四岛;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上一国被另一国强行侵占的最大一片土地;是中国版图的一百零一分之一。

印度占领这里的所谓依据是“伪麦克马洪线”,而我们要通过支持锡金的独立,击碎他事实占有即可法理占有的妄想。

中国是唯一有条件持援锡金的国家,只要中国的实力在,只要锡金的王室在,那么中国这个大国(当事国)不承认,世界上其他国家所谓的表态的价值等于零。这也正是印度竭力说服中国承认既定实事的重要原因。

其次,维护锡金的法理独立,是中国扩大自己的国际影响,拓展自己的战略空间,恢复传统利益区的需要。

锡金、不丹、尼泊尔三国多信仰锡克教或中国藏区的喇嘛教,与中国藏区山水相邻,文化相通,与中国的历史联系源远流长。

锡金自不必说。不丹也是一个与中国有着密切联系,并深受中国影响的国家。不丹被称为银龙之国,其国旗图案、国徽图案上均有典型的中国化图腾——龙,不丹是除历史上大清帝国的龙纹国旗外,世界上唯一将中国龙绘在国旗、国徽上的国家。因中国是不丹的宗主国,五爪龙只能中国皇帝使用,故不丹的龙为与越南、朝鲜、琉球等国相同的四爪银龙。不丹对中国的历史、民族和宗教渊源和情感一点不比锡金差,1888年3月,英兵取道锡金入侵中国一侧的隆吐山,不丹国王还主动派来1700人组成的军队与中国共同抗英。

尼泊尔在历史上与中国有隙,但在拉达克(今属巴基斯坦)、哲孟雄、不丹等喜马拉雅山外诸国相继沦英的情况下,惩于南麓诸国相继沦亡的殷鉴,中尼藩属关系发展的最稳固。由于中尼的宗藩关系大大延缓英印侵略尼泊尔的进度,尼泊尔王国感恩戴德,以致太平天国运动扰乱大清国时,尼泊尔曾上书清廷要求出兵携带大炮到中国内地助剿。

再次,我们有维护锡金独立自主的道义责任。我们与锡金有着历史与文化渊源和宗教情感,为了维护国际正义,必须关注锡金。在这个问题上不要期待什么国际支持或顾虑什么国际舆论,锡金问题从来都是中国的半个内政问题。流亡在美国的锡金国王虽一再向国际声明,印度的吞并是非法的,但是又有谁来关注并响应这种声音呢?要美日响应吗?要俄罗斯响应吗?要英联邦、欧盟、东盟响应吗?印度是他们的战略协作伙伴,是他们的民主样板,是他们遏制中国的战略棋子……所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响应。国际社会对锡金的合理诉求表现得那么冷漠,如今世界似乎集体遗忘了锡金,就和当年遗忘琉球一样。但我们中国人不能够遗忘!一个小小的内陆山国无关乎其他大国的利益,也无关乎世界的利益,而只关乎一个重要的国家的利益,他就是——中国。
以锡金为支点盘活南亚大棋局长期存在的有利形势

对锡金的并吞,不论中国承认与否都不可能改变印度的反华态度。印度会利用暂时的左右逢源,加紧实施梦想的大国战略,这一切是以摆脱并遏制中国的影响为前提的。特别是在印度1992年开始放弃不结盟政策,并日益与美、俄、日协同后,其积极充当遏制中国的地区急先锋角色更不可能因认可一个吞并锡金的既成事实而改变。放弃尼共(毛)的支持,中国已错失了一次扭转西南困局的良机,而再一次放弃锡金,局面将变得对中国更加不利。藏独(势力)问题、西南被占领土问题都变得更加复杂了,对中国没有任何好处。

印度的国际环境当前阶段似乎甚好,但中国在这一地区却有印度赋予的独特的优良的国际环境。印度立国以来侵犯了所有的8个周边国家,并从其中7个掠夺了领土。中国、孟加拉国、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都不希望印度在本地做大,因而印度的从锡金俯瞰被上述周边六国环抱的东部三角地区其国际小环境可谓极差。这些地区距锡金直线距离均较近,只要谋好局,中国在此地大有文章可作。届时周边国家复国的复国、复土的复土,那个所谓“阿鲁纳恰尔邦”只能成为历史名词了。现在这一地区只待中国出棋,而锡金具有盘活全盘棋子的作用。

印度是一个野心勃勃又自不量力的民族,当年占据东部三角地区后还曾试图携割占西孟加拉、蚕食南尼泊尔、并吞锡金的“余威”干涉缅甸内政,结果被缅甸政府给收拾了。难道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和这一地区的前宗主国,还不如当年的属国缅甸有作为。

通过1962年的中印战争和印度建国后对周边邻国无一例外的不间断的侵略,中国对印度的野心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中国不能让印度再产生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过去他们在中国君子般的默许下,白捡了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今天任由他们吞并锡金,明天他们就会占领不丹,后天他们又要图谋你新疆的阿克塞钦地区了。

维护锡金的独立自主,是维护国际正义的体现,是拓展中国战略空间、国际利益和影响力的有效步骤,也是中国西南与印度周旋唯有的几张牌。历史对印度的一次次厚爱完全是中国在西南的无所作为使然,将本属于自己的利益拱手相让的事再也不要发生了,这种不正常的历史该过去了!

中国和尼泊尔

清前期,拉达克、哲孟雄、不丹等喜马拉雅山外诸国皆为中国藩属。后英印展开对这些国家的兼并和侵略,诸国纷纷向中国告急。但其文报中将英印称为“披楞”,昏聩闭塞的清王朝竟然不知道“披楞”就是英国,以为是一个什么远方的小国,而没有予以理会。拉达克、哲孟雄、不丹等喜马拉雅山外诸国相继沦英,英国进一步将侵略矛头指向中国西藏和尼泊尔。此时的清王朝已对国际形势有了明确了解,制定了结好尼泊尔,维护其藩属地位以遏制英印侵略和政策。尼泊尔也惩于南麓诸国相继沦亡的殷鉴,积极维护和中国的关系。

尼泊尔在历史上与中国有隙,但在拉达克(今属巴基斯坦)、哲孟雄、不丹等喜马拉雅山外诸国相继沦英的情况下,惩于南麓诸国相继沦亡的殷鉴,中尼藩属关系发展的最稳固。由于中尼的宗藩关系大大延缓英印侵略尼泊尔的进度,尼泊尔王国感恩戴德,以致太平天国运动扰乱大清国时,尼泊尔曾上书清廷要求出兵携带大炮到中国内地助剿。

中尼的宗藩关系从国际法上大大延缓了英印侵略尼泊尔的进度,对我国西藏也是一种很现实的保护。太平天国运动扰乱大清国,尼泊尔曾上书清廷要求出兵携带大炮到中国内地助剿。中国婉拒。

中国和不丹

不丹也是一个与中国有着密切联系,并深受中国影响的国家。不丹被称为银龙之国,其国旗图案、国徽图案上均有典型的中国化图腾——龙,不丹是除历史上大清帝国的龙纹国旗外,世界上唯一将中国龙绘在国旗、国徽上的国家。因中国是不丹的宗主国,五爪龙只能中国皇帝使用,故不丹的龙为与越南、朝鲜、琉球等国相同的四爪银龙。不丹对中国的历史、民族和宗教渊源和情感一点不比锡金差,1888年3月,英兵取道锡金入侵中国一侧的隆吐山,不丹国王还主动派来1700人组成的军队与中国共同抗英。

 


  • 看了这篇,我也想发表一篇

  • 翻阅本站全部篇目 >> 翻阅本栏其它篇目:
  • >> 资料 >> 社会 >> 中国和邻国关系史

    评论(已关闭)】【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力推荐文章
  • 刘宝军《自白》[2923]

  • 刘宝军《六月的质感----2012年学...[5014]

  • 《词综》(卷三)五代十国词七十...[17664]

  • 秋水霞衣《点绛唇·初临文墨网》...[4051]

  • 刘宝军《倴城,太阳落山了,灯光...[4217]

  •  相关文章
  • 文墨网用于百度搜索的LOGO[1043]

  • 读经群的“扩展阅读”及刘禹锡《陋室铭》原文译文回味[2289]

  • 给李彦宏先生的一封信[2047]

  • 关于“冠豸山”的“豸”的读音和拼写问题[2990]

  •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4917]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回复网友(已关闭)
        没有任何评论
    文墨网底部
     
     


     
    版权所有:文墨网 公安备案号13022402000106 冀ICP备17009013号-1 ©2002-2021  

    电话:13603371339 地址:河北唐山滦南倴城

    联系站长| 上传空间
    文墨网 | 网站制作文墨网(QQ7722629)| 程序友谊网络科技